正动念中禅相关经典与书籍 >  自觉手册

〈附录四〉为何修行?(隆波田讲)


...

00:00/00:00

 

为何修行?(隆波田讲)

  修行的出发点要向内返照认识自心。从书本学的知识也一样,用它来照见自己,不要执著或在文字上打转,因为这样我们就没办法认识自心。

  现在有很多位善知识在教导,每位的教法都不尽相同,所以我们深思他所说的话,是否他能保证自己所说是的真理,否则的话,表示他所说的还有疑问,是不是因为他自己本身也是似懂非懂。这点对于初学者非常重要。各位要好好地思考。

  佛陀虽然知识渊博,广学多闻,但未成道前不曾教化过任何人。后来自己精进向内观照培养自觉,见法后对正在生死苦海中轮回的众生起大悲心。他自语:“从今开始我将宣说真理。”当时有位正在求道的婆罗门叫优婆伽遇到佛陀,请佛陀为他开示真理,但他却无法理解而离去。

  我们现代人也同样想求真理,但是遇有善知识讲真理时,却听不进去。不论任何人,若对他讲真理后,他还沉溺于无意义的事,喜欢玩乐,表示他对佛法不够理解或还不想从痛苦中解脱。

  所以真正的修行是修自己。在课诵时有一段经文说:“吾人勿放逸。”所谓放逸就是忘记自己,没有觉性,也就是不研究自己,能研究自己就是不放逸的人。

  研究自己是指觉知自己的身心。首先要培养自觉,知道身心的一举一动,这是研究也是修行,不同于一般的往外研究。所谓研究与修行是在自己的身心,知道自己正在做、说、想什么,这点我们要有透彻的知见,才能真正地了解。

  知道、看见、明了有两种。听他人说而知,这只是思想,不足以依赖,并不能彻底灭苦或解决生命的问题。另一种的知道是从心中生起,叫做内观智慧而不是知识。有了觉性,智慧就跟着来,叫做内观智慧,也叫毗婆奢那(如实往内正观),所以能熄灭痛苦。

  今天我说的修行法不论在家、出家都能做得到,而且有同样的效果,因为每个人都有身与心。佛陀的教导,我可以保证,佛陀两千五百年前已经向我们保证,佛陀的教导非常简单,就是用来解除自心的苦恼。既然道理明了,就要用它来做消除苦恼的工具。自己灭苦后,也要帮助他人从苦恼中解脱。

  人会痛苦烦恼是因为看不见念头。其实念头本身并没有烦恼存在,会苦恼都是因为有我在妄想,但却不知、不见、不明白它,就转换为贪瞋痴,痛苦也随之而来。这是为什么佛陀教我们要善护念己心。然而大部分时间我们时常忘记向内观照,有些人甚至一生从未观照自己的心。

  若往外求法,依照他人所说,到深山修行,闭目打坐,或是禁食等方法,表示他还不知,因为不知就跟着他人修,想到什么就做什么,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很好。

  告诉各位,其实修行不一定要到山洞、深山或道场,重要的是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能随时觉知自己的身心。托钵时看自心的动态,吃饭时也如此,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,这就是修行。在家居士也一样,工作时观照自心,休息时也看自己的起心动念,这是正道的修行。若认为修行就不用做什么、不用工作、不用谋生,这是不正确的,而这些我都经历过。隆波田:在座的人现在起瞋心吗?听众答:没有。隆波田:有的时候你们生气吗?听众答:会。隆波田:你们有看见它从什么地方来?听众答:不知道。隆波田:根据佛陀的教导,不知道就是忘记自己,没有觉性的人。你们持戒,瞋心就没有了吗?听众答:还有。隆波田:既然如此,你持的戒算清静吗?听众答:不算。隆波田:就是这样。

  “戒”译为清净心,现在你们的心清净平稳,表示你们的戒存在着。心如果不在这种状态,就是没有持戒。假使修行禁食禁水,却不知反观自心,那么,修到死也不会见法。

  当我还在家时,斋日就到佛寺持八关斋戒,以为自己有持戒,后来才知道真正的戒是指清净心,心不平静表示没有持戒。当贪心起,想占有他人的东西时,就没有戒了;瞋心起,忌妒他人也是如此;愚痴不知事实真相也是如此。各位要有这样的知见。

  戒是指平常心,超越善与恶,现在这个时刻,各位的心无贪瞋痴,就表示你们此时持戒清净。没有戒的保护,就不是真正地活着,无明烦恼会随之而起。

  能保持平常心的人,不论是工作、说话、思想不会有差错。心无法清净平稳的人,做什么都不会有的效益。隆波田:各位都知道戒是用来消除粗重的烦恼?听众答:是的。

隆波田:那么瞋心是粗还是细?听众答:粗的。隆波田:就是这样。它是粗的,假使有瞋心,你持的戒清净吗?当然不清净。

  定是用来平息中等的烦恼,也就是散乱心。慧是用来对治细微的烦恼、痴心。觉知与贪瞋痴是相对的,若有智慧我们称之为无贪瞋痴。当念头生起时,我们能知道、看见,久而久之自然习惯。知道自己的心无贪瞋痴,因为有觉性在保护我们,触境时能及时觉知,懂得如何解决,这是修行的初步。

  所以修行就是要识己心,不要分心想知道外在的事物,想知道天神、天堂、地狱,凡事不要向外。课诵时,有一段经文说:“智者自证”,从书上知道不是真正的智慧。所谓智者是指自知、自见、自证,毫无惰性,不限时地都能精进用功的人。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努力,修行不是光说就可以达到的事。

  举例来说,我们想要有钱,但却不工作,怎么会得到钱呢?修行也是同样道理,想要体悟佛法,光说不练如何能得?将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拿来思维,并不表示真正知道。自己用思想来推测,也还不是智慧。当念头生起,还会生气,那些所学算什么?对自己一点也没有帮助,因为即使学再多,触境时仍然会生气。隆波田:生气是苦还是乐?听众答:苦。隆波田:既然是苦,你喜不喜欢?听众答:不喜欢。隆波田:既不喜欢,要怎么做才不会生气?听众答:提起正念,觉知念头。隆波田:这样就不会生气吗?听众答:是的。隆波田:这就是修行的开始了!出家做大比丘还会生气吗?听众答:仍会生气。隆波田:身为在家居士会生气吗?听众答:也一样会生气!隆波田:看见了吧!它手下毫不留情,不管谁都受它影响。有钱人是不是也会生气?听众答:同样会生气。隆波田:穷人是不是也会生气?听众答:是的。

  这表示修行不限任何人,出家可以修,在家也可以修,而目的都是为了解除心中的痛苦。如果没有苦恼就没有必要修行了。现在虽然没有烦恼,但境界来时还会被境转,所以在顺境时我们要先修炼,当发生任何事情时,能及时地解决,这才叫做有修行的人。若解决不了,表示修行功夫还不够。

  教导他人前,要能保证自己所说的话。光是思维、推测还是没有用。我能保证我所教的法,其实不要学得太多,能向内观照(自己的身心)就对了!要这样地修:

  时时刻刻都保持觉性、觉醒,清楚地知道身体的一举一动,知道自己的起心动念。不要压抑妄念,念头生起让它起,持续不断地这样练习。当觉性强到能知道并看清念头时,妄念就不会持续,苦恼也无法生起。隆波田:譬如我们处在黑暗中,想要光明时,不知道的人用手去摸灯泡、转灯泡,灯会亮吗?听众答:不会。隆波田:那么知道的人用手去按开关,灯会亮吗?听众答:会亮。隆波田:贪瞋痴也是如此,不要想对治的方法,只要有觉性,注意自心,念头生起时,知道、看见,光明就会出现在心中,就不住于黑暗了。这与持戒或禁食无关。持戒、禁食是,但还只是修行的外表。如果能自己知道或有智者指点,体会到修行的要点就能受用,不论做什么都应用得到。隆波田:心起念想偷他人的东西就是犯戒。如果自己被偷会高兴吗?听众答:不高兴。隆波田:当我们偷他人的东西,他人会高兴吗?听众答:当然不高兴。隆波田:啊!看见了!如果我们打人,对方会高兴吗?听众答:不高兴。隆波田:跟别人发脾气,受气的人会高兴吗?听众答:不会。隆波田:那么别人生气,我们会高兴吗?听众答:不高兴。隆波田:这就是修行,我们时时刻刻要有这样的知见,我很简单地说了,接不接受要看个人。

  我们说给他人听,但对方无法理解,反而指责、批评我们,当他指责批评时心中已有苦恼了,但他却不明白。被指责、批评时,心能镇静;被称赞时,也能平静。因为我们知道真正的苦恼不是由他人造成,而是自己心念的反应。他人批评或赞叹我们时,心不受影响,因为我们能看见自己的念头,因而不会有痛苦。这是佛陀的教导,是修行的要点,是修行时必须要有的知见,如果能明白此点,其他要点就能逐渐了解。

  各位不要以为来这里住,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,随心所欲,不用功修行是没有效果的。有人非常认真来求法,但住两三天后就跑了,这是不精进的人。

  精进的人话很少,时间到就很用心练习,和大众在一起时也只是默默地修行,觉知自己的心念,不要太多话。有些人只是一时认真,然后就去找朋友聊天。我们可以用底部破洞的水桶来比喻,把水倒下去,水也不会满,因为桶底有漏,没有水就没得喝,口渴想喝水,但却无法有水喝。会储水的人(无漏洞)独处时能有清净心,和大众相处时也能收摄自心,注意观照心念,不多话,听朋友说话也同时注意自己的念头。我们的心可比喻成水桶或其他水器,倒水下去能够存水,因为它已没有漏洞了。

  真正修行应该能持续不断像环锁一般。观察自己的念头,不是只有一两天的功夫。心念连续不断的生灭就像溪流一样恒常流动,因此我们要懂得预防,要及时知道、解决,久而久之自然能突破,能够清楚地知道、看见、明白贪瞋痴,这是修行的关键。如果突破这一关,我们才是真正的出家人。比丘、沙弥、比丘尼可以成为真正的出家人。居士也可以做出家人。禅宗说五六岁孩童、九十高龄老人皆能做出家人。隆波田:各位有听过佛陀时代沙弥也能证果?听众答:有听过。隆波田:身出家只是世俗表相。但心却是超越了表相。可以出家然后还俗又再出家,所以说它只是表相。

  我们对表相有相当的认识。大部分人,尤其佛教徒对表相不大理解。为什么呢?因为一般的教法都着重在表相,非常的普遍。我以前还没有智慧,以为佛像本身是神圣的东西。现在我对佛像,有也可以,没有也无所谓,这些都是表相,佛像本身不能传法。隆波田:各位有看过佛像?听众答:有。隆波田:它有对你开示吗?听众答:没有。隆波田:有没有和它说话?听众答:不曾。隆波田:所以佛像有和没有都一样。重要的是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出家人。

  真正的出家人意为圣弟子。佛像不能教我们,因为它只是表相、是物体。

  我们来出家也一样只是表相,用肉眼看得见。能破除贪瞋痴的人才是真正的出家人,这境界超越了名相,肉眼看不见,称之为真理。它本来就存在每个人的心中,但我们却没有注意到。瞋心一动,就随着转,来不及看清,苦恼已经生起。

  譬如有人骂我们是狗,就认为他是在说我,但事实上讲我们的人才是狗,因为他看不见人是人,他的内心是狗。因为能有这样的见解,就能放下,这叫如实正观。如果认为他是在说我,就是愚痴的人。

  修行的方法其实不多,今天所讲的话各位要铭记。简单的修行方法是要不断地练习,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出家人。身为出家比丘、沙弥、比丘尼,住在寺里修行,而在家居士在家里也能做真正的出家人,这是通往净土、走向涅槃的道路。假使身是出家人但仍有贪瞋痴,也会走向地狱。古人就曾说:“天堂在心,地狱在心。”天堂与地狱都在心中,但我们却没看见。希望各位要好好地理解。

  1. 如果想弘扬佛陀的教法,我们必须依照佛陀的教导练习。我们将使佛法一直存在。

  2. 当我们了解,我们就能做,但是如果不了解,那就是不知而教。

  3. 人们对法有不同的了解,而我不是责备任何一个人,因为我自己也一样。有的人了解法为颜色、光、水晶球、日、月或佛像飘入他们的身体。看是真的,但是所看的不是真的(所有那些东西都不是真的)。

  4. 佛陀对一位名为跋迦梨的比丘说:“如果一个人看到法,就看到我。如果一个人没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