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动念中禅相关经典与书籍 >  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

二、正确方法


...

00:00/00:00

 

(一)张开眼睛

问:如果张开眼睛,会感到比较散乱,可以闭上眼睛吗?

答:看是眼睛自然的功能,我们平常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必须张开眼睛。动中禅是一种自然的方法,所以我们不应该违反自然。有些从来就是闭着眼睛练习的人,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感到不自在,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慢慢习惯,甚至能够应用到日常活动中。

问:眼不能闭,也不能注视手的动作,那么眼睛该做什么?

答:可以把视线放在眼前两三公尺的地方,以自然轻松舒适为好,把腰挺直,不要低头。

问:眼睛张开着,会看到很多人走动,其实蛮容易分心的──眼睛是要盯看一个点?还是其实是无所谓的?

答:眼光要自然、放松,看到什么,不要随着去。别人走来走去,不要去理,不用特地去看这个人脸长得怎么样,穿什么衣服。耳朵听到声音也是一样,不要去注意听到的声音,只要觉知当下在做的事,或正在做的动作。


(二)自然呼吸

问:呼吸时该怎么调适?

答:自然地呼吸,知道自己正在吸气,或正在呼气就够了。不必念“进”或“出”,也不需要知道呼吸是长或短、是粗或细。

问:我们应该结合呼吸和动作吗?

答:不要这么做,一次只要知道一个动作。如果想觉知手部的动作,就不要管呼吸,反之亦然。


(三)轻松觉知动作

问:练的时候,怎么分辨当下自己是不是带着觉性?

答:练手部动作的时候,知不知道手正在动?做事情的时候,知不知道正在做的事?如果知道,就是带着觉性,不知道就不是。

问:我很专注地在听师父说话,这样有没有觉知?

答:如果拳头是轻轻握着没有用力,这样就表示有觉知,是没有用力,轻松地觉知。如果是紧紧地握着,就表示是专注。如果刚刚在听的时候,不是非常地用力,不是非常专注,而只是轻松地听,那就是觉知。这个要领用说的不容易了解,一定要自己来练习,有了体验,才有办法了解这两者的区别。如果继续练习有了觉性,不用问别人,自己就会知道,可以回答自己的问题。

问:动中禅主要是要培养我们的觉性,但是又不能太专注。就好像一只鸟抓在手上,抓太紧了,它不能呼吸,但是太松了,它又会跑掉,所以觉性和专注之间该怎么拿捏?

答:佛陀说要中道,在中间,正行道,中道行,要刚刚好,但不要太紧。要专心,要适度地专心,不要过度地专心。要平常,要舒适的,太过认真也不好。很多人在做事的时候就是很紧绷,做什么事都太紧、太认真。如果做什么事都能轻松、舒适,用平常心去做,这样就是有觉性的人。


(四)心中不默念,不标记

问:心里如果有一个节奏跟着动,这样可以吗?

答:只要觉知手的动作,不要管那个节奏。

问:念佛或持咒时可以同时练习手部动作吗?

答:如果一定要念佛或持咒,先念完佛或持咒后再练习手部动作。

问:初学的人常常正念不强,觉性不足,所以在走路或做事情的时候都妄念纷飞,隆波是否赞成在开始的这个过渡阶段,用默念的方式来辅助,或强化这个觉性?比如说:手举起时默念“举起”,脚跨出时,心里面默念“跨出”,跨左脚就念“左脚”,跨右脚就念“右脚”,可以这样辅助或强化觉性,度过刚开始的那个阶段吗?

答:行、住、坐、卧的时候,知道自己在行、住、坐、卧就好了,不需要去想现在在做什么。这个方法不要默念或标记。这个方法是要“知道”、有“觉性”(Sati)。只要知道、有觉性就好了,不用默念。在行、住、坐、卧之中,知道自己在行、住、坐、卧,不需要去默念“我现在在睡觉”,知道就好了。单纯的内观就可以,没有别的东西,就是单纯地知道。要培养的是这个觉性,如果去默念或标记,那就表示给它加上东西了。动中禅不要这些,全部都把它去掉。

问:隆波强调的就只是单纯地知道。动中禅的特色就是单纯地知道?

答:是的!就只是单纯地知道。就是这么简单。


(五)经行

问:经行与平常走路的觉知,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?

答:经行有一定的距离,长短依自己情况和场地大小决定,没有特别限制。如果是一般工作或走路,就按实际需要,与经行不同,但是带着觉性的原则是一样的。动中禅的经行是直线来回地走,如果绕圈子走,就不是经行了。没带觉性也不是经行。像做手部动作,如果没带着觉性,就没有用。做任何事情,都要带着觉性。任何动作都可以培养觉性,只是经行这动作特别强而有力。

问:经行时大约是八到十二的步数,需要默数、默念吗?

答:不需要。八到十二步是一个比较适合走动与转身的距离,是一个方便大家练习的距离。不需要去默数或默念。

问:经行的好处?

答:1. 走路比较不会累; 2. 帮助消化;3. 减少身疾;4. 梦少睡得好;5. 心会坚强稳固,培养觉性和定比较快。

问:在变换成经行之前,应当练习坐姿多久的时间?

答:动中禅的重点是知道身体的动作,持续越久越好。不要折磨身体,如果有需要,随时都可以改变姿势。不过改变姿势的同时,要觉知动作。

问:脚接触地面时,只要知道脚放下了,还是脚底与地面的接触感觉也需要知道?

答:只要知道动作就好。

问:我们在走路时,是要觉知在走路就好,还是要知道左右脚,甚至每一个踏脚,都要脚踏实地很清楚?如果路边有花、树的时候,看的那个当下,是不是觉知还放在脚上?

答:只要知道在走路,不需要分左右,就只是知道。听到声音也不要理,鸟叫狗叫的声音都不理,只跟自己的脚步在一起。当下这个时刻,如果心到外面去了,就是忘记当下了。不要管外境,不要去思维。

问:是不是我们的心就像一面镜子,走过去的当下,你可以看到任何东西,听到任何声音,可是都没有特别去觉受,但是心里面都很清楚,只是不去分别它而已?

答:是的。就是听到了,过去;看到了,过去。有了觉性,那些东西自然就黏不上来。


(六)心念

问:从前学过的方法,常常一刹那间跑进来,这时候是否不理会它?

答:只要继续不断地练习,那个旧的方法会自然不见。

问:练习时脑中仍然妄念纷飞,该怎么办?

答:这个方法不压抑念头。不把注意力放在念头上,而是放在身体的动作上。不要管妄念,要回到动作。

问:在动作进行中产生许多妄念,应该放下这个妄念,还是动作与妄念一起观照?

答:开始的时候,只要知道身体的每个动作,妄念都不要管。

问:我们大部分都会被妄念带走,关于“不要跟随妄念”,这个意思还是不太懂?

答:当妄念起来的时候,不要跟随着,也不要去压抑。不要跟随而落入妄念,要继续回到当下的动作。如果正在练习手部的规律动作,就继续去知道手部的动跟停。如果是在经行,就继续知道脚移动。不要管妄念,继续不断地知道当下的动作,不断地回到当下,这样才有办法让妄念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。如果妄念起来就去跟随它,或是去看它,就会不断地跟着妄念跑了。动中禅这个方法就是别管妄念,不管妄念多或少,都不要管。继续回到当下,知道当下身体的动作,不断地培养觉性,觉性越来越强,妄念自然就会减少:本来是一百,变成九十九、九十八……慢慢地减少,甚至到零。

问:练习动中禅时,是否需要观照心?观照和身体动作有关的微细的无意识反应?譬如当无意识地摸头时,是否需要观照这个动作的念头?

答:不需要观照心,只要觉知身体的动作。事实上心和身是一起运作的。巴利经典中提到:身体并不知道任何事,心却会说话。眼睛和耳朵并不知道任何事,每一样事物都来自心。当眼睛见到美丽的景象时,眼睛本身并不知道,也不会说任何话。耳朵听到声音时,也不会说话,但是心却会。身体就像一个受操纵的木偶,重要的是心。如果能够训练自己不断地知道身体的动作,觉性自然就会见到心。

问:这几天看到杂念,我发现它来自于紧张,想知道它们是这样的吗?

答:如果知道自己紧张,就让自己放松,看到了紧张就要把它放下。如果看到了不放下,就会继续造作下去。见了就放下,见了也不为它所动,就没有什么。紧张来自心,每一样东西都是来自心。鬼在心里面,什么奇怪的东西都是来自心,地狱在心,畜生也在心。高一点来说,天堂在心,高的涅槃也在心,所以都在这里,就是在心而已。一切法以心为主导,心是一切的指挥、指导,要快乐、要痛苦都是在心,都是从心而来。高兴不高兴都是从心而来的,没有谁来指挥,都是心来指挥。

问:自己的觉知其实蛮少的,只能在动作停时,然后再出发时,那一点点的时候是清楚的,真的想去清楚它时会变得很紧,是不是太急了?

答:不要想一定要知道,就不会变紧,只要持续地做,这个知道会自己增长,好像种子丢到土里被不停地浇水、施肥,条件因缘和合,自然就会蹦开了。就算不愿意,它自己都会蹦开,一次滴一点水,时候到了它自然会蹦开,因为得到适当的温度、湿度,还有其他适合生长的条件。所以说要做的就是努力,不要期望快速得到结果,想起正念就努力努力努力,正念这东西用想是无法想清楚的,它是超越思考的。


(七)睡觉

问:如果照隆波讲的,不断不断地练习,慢慢地觉知每一个动作,衣、食、住、行都能觉知。那后是否睡觉也能达到有觉知的境界?

答:是!到后就能带着觉性睡觉。

问:晚上睡着了,觉性不就中断了吗?如何培养持续的觉性?

答:身心都需要休息。晚上累了就休息,醒来就练习。一直练习到觉性很强时,虽然在睡觉,觉性仍在运作,睡时充满觉性,醒时也充满觉性。

问:睡觉的时候,觉性到哪里去了?

答:没有到哪里,觉性还在。

问:为什么我们不知道?

答:因为觉性还不够稳定!如果够稳定、够强的时候,就会知道。睡跟不睡都一样的。如果能够持续了,就是二十四小时,总是清醒着,睡像没睡。而没有觉性的人,睡觉像死人一样,虽然觉性在,但没有作用。

问:被什么盖住?

答:被无明盖住。

问:有没有睡觉都一样吗?

答:觉性很好的人,睡像没睡,没睡像睡;走像没走,没走像走;坐像没坐,没坐像坐;工作像没在工作,没在工作像在工作。

问:觉知贯彻到睡眠,是否是重要的?是否有方法,帮助贯彻到睡眠也念念分明?

答:只要继续不断地用功,会在行、住、坐、卧中念念分明,自然包括在睡眠中,甚至往生也念念分明。

问:请问隆波,我看到隆波田禅师在临终时都还在做手部动作,请问隆波的心里感觉是什么?

答:他的动作是示现给弟子看的,到后了,还保持着觉性。他跟弟子说:想到我就修这个动中禅。虽然快圆寂了,他还以身教示现:培养觉性对每一个人有多大的益处,它是一个高尚、无价的东西。那时我刚好去开会,没有在场。如果在场,就会录像起来,当时大家都没想到,没有准备,没有完全录起来。他以身教表达,示现给弟子看,大家要用功,要精进。


(八)对治障碍

问:隆波在修行的过程当中,有什么好的跟不好的,可以让我们知道、遵循?

答:不好的东西就是懒惰、想偷懒的心,亦即无聊、不想做的念头。这些是不好的,但不必对它们太注意,就是这样。知道!只是知道,“带着觉性”,这就是好的。就这样子!很简单!如果讲经典,会讲不完。如果有觉性,表示有波罗蜜,在累积波罗蜜。跟着觉,有觉性,就是在累积波罗蜜。只要跟这个在一起,没有别的。

问:一个人觉性低,是因为有太多无明障碍着。是什么样的情况下,隆波有这么大的勇气来摧毁您的烦恼?

答:因为烦恼是不好的,所以要忍耐,要跟他打斗到底。看到别人可以好好地练,练得很好,都了解了,就觉得自己也要这样子。经上说:“能够脱离苦恼的,就是因为精勤、努力。”只要有精勤,就能够成功。慢慢地往前进步,不要急,不要想要快。有的人想要控制、强迫,想要让它快一点──快一点!因为年纪大了,想说生命所剩不多,想要快一点,但结果反而哪里都到不了!因此,不要紧张、不要紧绷、不要过度地严肃,用轻松、好像在玩游戏的心情来练习就对了。

问:如何对治昏沉?

答:当昏沉靠近的时候,不要被击倒,越坐越驼背,一直想睡觉。不要一直坐在那里不动,头越来越低,手都快举不起来。不可以这样子,一定要马上把昏沉赶走。要有拼个你死我活的决心:如果昏沉不死的话,你就会死;如果你不死,昏沉就会死。昏沉有时候来自于无明,是修行的障碍,会来打扰或考验我们,看我们会不会害怕。如果坐着练习手部规律动作的时候会昏沉,可以改成经行,不一定要一直坐着,可以去外面扫树叶。如果还是没有办法赶走,也可以去洗脸、洗衣服、扫厕所!

问:如何克服无聊感?

答:如果真有心想要好好修行的人,练习动中禅应该不会觉得无聊。坐着练习动中禅的手部规律动作,累了就改为经行。经行累了,又可以坐在椅子上继续练习。有很多很多方式,并没有任何的限制,重点是要继续觉知当下的动作。只要继续练习,这个无聊感会消失。有些人无聊的感觉一生起,没有办法再继续练习下去,被妄念带着跑,甚至想回家算了。一定要有决心好好地来练习,把无聊的感觉克服。

问:我练的时候脑袋空掉了,脚也空掉了,好像要飞了起来,这是体验还是看见?

答:这不是看见,这是忘了自己。自己有脚,却忘了自己有脚。在泰国有个出家人,可能是坐在山上悬崖边练习,禅坐时觉得自己轻飘飘地好像飞了起来,感觉身体好像都没有了、空了、无我了,抱着钵以为自己飞起来了,一不小心整个人就掉下山崖,钵破了,脑袋也破了。不要忘了自己!要回到当下,继续知道当下的动作,不要去管这个脚是不是已经空掉,头脑是不是已经空掉,不要去管这些。要小心!如果觉得有要飞起来的感觉,不要去管它,还是要继续知道当下的动作。有些人可能没有这样的经验,有些人可能有同样的经验,而有些人也许将来会碰到这种经验,请大家要记得:都不要管它,只要继续知道当下的动作就好。

问:经过几天的练习之后,很惊讶地发现生命有了很大的转变:感觉这个身体不再属于我,而生起了恐惧?

答:这个身体原本就不属于我们。不要害怕改变,只要记得回到身体的动作。解脱的道路上障碍重重,要学习去克服困难,才会进步。

问:练习正念动中禅时,会不会有不可预期的危险境界?会不会走火入魔?

答:如果不忘记自己、不忘记身体的动作,就不会发生。那些有危险境界的人,就是因为太专注而没有觉性。真正的老师不是在身外,而是在自心。不管面对什么境界,是好是坏、危险或不危险、快乐或不快乐,甚至在宁静中,都不要卷入其中。只要能保持觉性,不忘记自己,不忘记自己的动作,就不会发生任何危险的事。譬如过河时,这觉性或“知道身体动作”就像是把手,能让我们安全度过。

问:所谓魔是我们自心幻化出来的,还是外面过来的?需要去对治吗?如果是外面过来干扰的,那需不需要去对治?

答:是在心,外面的魔不重要,自己的魔比较重要。恶道在这里(心),恶道知道吗?有了觉性,这些就都没有了。

问:动中禅是以肢体的动作为所缘,不断觉知动作,然后进入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,就像佛陀成佛的状态一样,请问这样说对吗?

答:我们不住于禅,不迷住于禅。就好像心产生喜,如果执著于喜,就会黏着在喜,没办法进步。但是也不需去禁止它,就让它自然生起,只是不要黏住在喜上,如果黏住在第一层就不会进步到第二层、第三层、第四层,会停在这个地方。所以修行过程,无论心理产生任何的状态,不能去执著、去黏着那个状态。“一切法不可取”,觉知之后就要放下,要舍去,如果抓得紧紧的它就会停在那里,但是这样讲不是让大家不要去看到、见到这些状态,而是让它们自然生灭。修习动中禅就是为了让大家可以见色法、名法、可以见身心,不要去执著。一执取,就变成我,我产生,我所就产生。如果清楚知道、可以放下表示有觉知,如果知道了不能放下表示没有觉知,所以要放下要舍也是不容易呀。有时候我们讲话,嘴巴讲“可以”,但是心里面“不可以”;有时候好像话上“有”,其实是“没有”。如果心有觉性它自然会放下会舍掉。隆波不想法谈,就是希望让大家真的自己能体会、体证,从自己的心体会,不是听听而已,不想浪费时间。虽然不想讲但是大家还是想听,那就讲来勉励大家,让大家清醒,但是好不用讲,就是禁语勤修。其实大家来这里修之前,所读过、所学过的知识都已经够了,请大家先放下,好好实修。


上一条:三、日常生活
下一条:一、原理